close

政客心中的誠信~從孔子的理論來觀察

2020/10/25

閱覽人數4162政論

政客心中的誠信~從孔子的理論來觀察


史記中有段記載,說孔子率群弟子要去覲見衛國君,路過蒲邑訪地方官公叔氏,發現該地對衛國君有謀反之心,遂求去。不果,並禁之。但又礙於弟子中之公良孺者勇武善鬥,深懼引起戰事,所以和孔子協商,說:如果不

去衛國,我就放你走(「苟毋適衛,吾出子。」)!(如圖)
 孔子和這些人訂約後,公叔氏等人就把他們一行人從東門放走,然而卻繞道西向直奔衛國。弟子子貢問老師,答應之事可以變掛?孔子說道,那是在被迫下所訂之盟約,神祇都不願意接受!(註一)

另外是論語中的師生對話:


「言必信,行必果」 

1235031615_s.jpg   1235031507_s.jpg  1235031506_s.jpg 1235419207_s.jpg

 

 

 

 在他的眼光中,誠信者,不過是土大夫階級中之最下層之輩也(如註二)。吾等在研讀古訓後的一甲子光陰及遍覽官場現形,當更能體會古今全世界政客對誠信所持之信念了。斗筲之人,何足道也!孔子學院關得好!


 (註一)過蒲,會公叔氏以蒲畔,蒲人止孔子。弟子有公良孺者,以私車五乘從孔子。其為人長賢,有勇力,謂曰:「吾昔從夫子遇難於匡,今又遇難於此,命也已。吾與夫子再罹難,寧斗而死。」斗甚疾。蒲人懼,謂孔子曰:「苟毋適衛,吾出子。」與之盟,出孔子東門。孔子遂適衛。子貢曰:「盟可負邪?」孔子曰:「要盟也,神不聽。」


司馬遷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


 (註二)子貢問曰:「何如斯可謂之士矣?」子曰:「行己有恥,使於四方,不辱君命,可謂士矣。」(指德才兼備,能「平天下」之人)


曰:「敢問其次。」曰:「宗族稱孝焉,鄉黨稱弟焉。」(指孝悌,能「齊家」之人)


曰:「敢問其次。」曰:「言必信,行必果,踁踁然小人哉!抑亦可以為次矣。」(指氣量小而固執,能「修身」之人)

 


曰:「今之從政者何如?」子曰:「噫!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」
(指器量狹小的「治國」之人)

《論語·子路第十三》

看吧,聖人的標準也是隨時調整的。

佐山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arryzeis 的頭像
    Harryzeis

    Harryzeis的部落格

    Harryze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